延伸博物馆服务功能 满足群众文化需求
发布日期:2015-10-13 新闻来源: 编辑:冯拓菲 蒋 萃 杨 旭
黑龙江省博物馆 庞学臣
以收藏、研究、展示和传播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为使命的博物馆,是人类文化记忆与传承、创新的重要阵地,是提高人们文化修养的重要场所,发挥着学习、教育、娱乐等多种功能。参观博物馆也成为绝大多数民众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化体验。因此,博物馆在推进文化发展与繁荣中应该做出怎样的贡献,如何以免费开放为中心,坚持创新展览和坚持服务观众是必须重视的问题。
一、注重服务构建免费开放新体系
博物馆免费开放,是党中央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,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,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。做好免费开放工作,要增强博物馆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,坚持博物馆公益性、基本性、均等性、便利性,并推动博物馆由免费开放向广覆盖、向高效能转变;同时要认真研究免费开放给博物馆事业带来的新情况、新问题和新考验,做出及时、恰当的调整,向观众提供更丰富、更人性化的服务。
免费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博物馆秉承“天天免费开放,月月推陈出新,年年科学发展”的工作宗旨,创新服务运行机制,激发内在活力,通过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,强化服务意识、改善服务面貌、保障观众安全、优化参观环境、对展览环境和参观设施进行全面升级和维护,得到观众的好评,社会效益与公众形象得到大幅度提升。
为了把免费开放工作更好的进行下去,黑龙江省博物馆建立了以展示教育、开放服务为核心的博物馆质量评价体系,建立政府、社会、媒体、公众代表相结合的对博物馆展示与社会服务的监管制度与监督体系,定期对博物馆展览和服务水平进行检查、抽查、监督评估,开展博物馆评估定级和分类指导。
二、突出特色创新打造展览新品牌
创新是文化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。博物馆的管理者必须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,在展示传播的内容上、形式上应更加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。
陈列展示是体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功能的基本方式,是博物馆与社会、公众联系的重要渠道。陈列展示的重要性在一些博物馆往往受到轻视或忽视,一些博物馆也因陈列陈旧、内容枯燥而失去对公众的吸引力。黑龙江省博物馆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,不断提高文化创意能力,努力打造更多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精品展览。近年来省博物馆把专业性、学术性和知识性、趣味性、观赏性有机结合起来,增加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,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,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。为了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力,展览内容常变常新,基本陈列适时调整,不断更新展品,同时加强馆际文物藏品、展览交流,精心举办专题展览、临时展览。黑龙江省博物馆还打造出以“每月一星特展”、“寒暑假活体动物特展”、“中华传统节日民俗特展”和“黑龙江每月一县特展”四大品牌系列展,深受观众喜爱。
三、拓展博物馆服务新思路
博物馆管理者应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意识,迅速转变观念,拓展服务领域、方式、手段,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,要让观众的认识、感悟、休闲、参与等现实需求,都成为博物馆改进服务工作的指向。要通过改进内部管理,完善规章制度,做到降低门槛不降低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。
黑龙江省博物馆为观众着想,创立了“龙博剧社”和“龙博讲坛”。省博物馆通过成立“龙博剧社”,依托话剧为主的直观表现形式,以精彩的剧情表述为主题,切实反映出文化开放、包容、多元和融合的特质。表演内容和题材广泛又有文博性,是扩大展览宣传方法的有益尝试;“龙博讲坛”侧重以“文物、博物”方面的宣传、展示和推广为重点,面向广大观众实行免费授课。邀请相关文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为大众传播新鲜资讯、解读文化经典、播撒智慧甘露、激发创新思维。在为观众授课的同时及时反馈观众心声,根据观众的需求、专家的意见和社会的热点来确定选题,注重题材的广泛性、内容的贴近性和效果的普及性,使讲座常办常新,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。此外,黑龙江省博物馆作为省内文博界的龙头单位,还加大全省文物资源整合利用的工作力度,努力实现资源共享,优势互补。同时,加强馆与馆之间整合交流与联盟,进一步挖掘文物资源,积极引进省外和国外的藏品资源和重要展览,有计划地组织推出重点展览,形成规模效应。
地址: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:0451-53644151 传真:0451-53622745 邮编: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
开馆时间:周二至周日;9:00~16:30(15:30停止发票)
年均访问量:362874人次

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